【虹桥之上】全面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闵行按下“快进键”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刚刚闭幕的闵行两会上,闵行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3年要加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其中,聚焦贸易新平台、数字新经济、低碳新能源等产业领域,招大商、招好商、招优商,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提高经济密度与能级。持续推进已落地功能型平台建设,引进一批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专业服务机构,提升高端商贸、法律服务等要素资源集聚度。建立前湾地区规划总控平台,完成前湾地区地下空间、市政交通等专项规划方案编制,高标准推进市政交通、公共事业、水系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区域品质提升。 

锚定前湾发展

打出引资选商“组合拳”

2022年11月,备受瞩目的虹桥前湾公园建设项目正式开工,这标志着虹桥前湾掀起了又一波重大项目的建设热潮,迈入了新一轮区域环境的华美蜕变。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面完成虹桥主城前湾地区动迁腾地”。虹桥前湾作为闵行北部先行的重点区域之一,将全力打好集建区动迁腾地“收官战”,也将迎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井喷期”,更将深化细化前湾建设“施工图”,早日绘就国际化未来之城的“实景图”。 

对此,闵行区人大代表、华漕镇党委书记周胜春介绍,动迁是第一任务,在动迁上抢时间,就是为发展留空间。今年,10平方公里的前湾集建区要全面收官,拔点腾地和动迁安置房建设是当务之急,要让“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成为企业落地前湾的新优势,促新建项目快开工、在建项目快竣工。同时,以动迁为撬动,加快集建区内外联动,华漕将牢牢把握诸翟村、杨家巷村“城中村”改造契机,解决“城中村”人口、环境等复杂问题的同时,对标前湾高品质规划,把每个项目都当成作品来做,争取留下更多的精品。 

发展是第一要务,谋发展聚精会神,拼经济久久为功。2022年,东软科技、新虹桥研创中心开工建设,先声药业、卓然工程顺利拿地,吸引上下游关联企业96家,11家生物医药龙头企业集群规模初显……周胜春说,华漕发展呈现的加速度,是虹桥主城前湾地区加快建设的内生动力。他也坦言,南部生物医药、中部总部经济、北部数字智创三大支柱产业集聚优势尚未完全形成,因此要牢牢抓住发展机遇期和政策窗口期,不仅要抓新增项目落地和存量资源提效,也要加快形成项目间的联动效应、优质项目对产业链的虹吸效应、对整个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

据悉,今年先声药业、正大天晴、生生物流等一批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将开工,信达、威高、云南白药等项目也将加快建设。与此同时,争取新易腾、开市客中国区采购中心等一批总部项目落地。与超竞集团加强合作,挖潜数字领域高成长性企业入驻。华漕将下好区域发展的“先手棋”,打出引资选商的“组合拳”,壮大产业链群的“顶梁柱”,挖掘赛道创新的“核爆点”,在生物医药、总部经济、数字智创三大领域跑出区域发展的“加速度”。 

招商是第一抓手,周胜春认为,要全力打造最广的“朋友圈”、最好的“生态圈”、最优的“服务圈”,为大发展储备产业动能。比如,持续完善华漕惠企政策“十条”,统筹全域国际教育、国际医疗、国际养老、人才公寓等特色资源,专业对接服务星级企业,以优质的资源供给回应企业的核心诉求。创新打造聚前湾·华漕企业家会客厅,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定期召开企业家恳谈活动,创建前湾特色营商品牌,让更多好企业近悦远来、深耕前湾。

 

生物医药产业链基本成型

建设医药研发与创新高地

据介绍,“南虹桥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区”于2021年10月正式揭牌,园区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依托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等片区,重点发展智慧医疗高端产品及国际医疗高端服务等领域,打造生物医药产业与健康医疗、人工智能与医疗器械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样板。 

目前,虹桥前湾地区正加快推进建设。闵行区政协委员、上海南虹桥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轶卓介绍,前湾地区聚焦规划引领和重大产业集聚,国际化产城融合功能不断完善。为加快打造高质量硬核产业集群,依托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快速集聚落地了信达生物、云南白药、威高研究院等10余家生物医药研发总部,累计投资额超150亿元,达产后总产值将超400亿元每年,总建筑面积超120万平方米,形成了集研发、临床、服务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群。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已落地上海百汇医院等10家医院和上海美中嘉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10余家诊疗中心。其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上海览海康复医院、上海星晨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虹桥院区)4家医院和10多家医技门诊机构均已投入运营,上海百汇医院等已完成内部测试,即将投入运营。 

此外,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生物医药产业链基本成型,目前已落地的有传统医药代表企业云南白药,创新药头部企业信达生物,医疗器械代表企业山东威高、东软集团,传统药与创新药结合企业先声药业、正大天晴,致力于医疗诊断的先声诊断,新材料和新技术领域的龙头企业华峰集团、卓然控股等。 

除了拿地建设研发总部的重大项目,区域内已建成的楼宇也聚集了如药明奥测、鲲诺生物、中至生物和苏州汇涵等一批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优质企业,为区域产业集聚和发展注入了活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 

目前,虹桥前湾生物医药产业区块(约100公顷)被纳入张江高新区闵行园覆盖范围。后续将继续聚焦生物医药等重点特色产业领域,构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依托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总体形成“1+2+8+X”(即1个医技中心、2家国际综合医院、8家专科医院、若干家门诊部及诊疗中心)的医疗服务布局,全面增强高端国际医疗对长三角的服务辐射能力。大力吸引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总部落地布局,打造百亿级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产业集群,建设医药研发与创新高地。

 

提升总部经济能级

强化功能平台效应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位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最中心位置,总面积48平方公里,由环枢纽核心区(18平方公里)和前湾地区(30平方公里)两部分组成。 

“2021年邀请6家国际一流设计团队,聚焦前湾10平方公里重点开发区域开展城市方案设计,推动3个单元控详修编获批。”闵行区人大代表、上海南虹桥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超介绍,2022年重点围绕其中2平方公里的中央活动区,邀请国际一流设计机构,按照“地上、地下、云端”三座城开发理念,形成了可落地可实施的虹桥主城前湾地区城市一体化设计深化方案,明确以“无限城市,未来前湾”为愿景,描绘一张“城市友好、高度适宜、路网密集、建筑通透、色彩明朗、线条简洁”的城市蓝图,已在上海市“潮涌浦江”系列活动中正式发布。 

如今,核心区已吸引集聚了一批知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内资企业总部,搭建了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等一批功能性平台,一系列重大规划持续深化优化,优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品质化城市配套逐步优化,国际化产城融合功能不断完善。 

目前,核心区实现企业入驻数每年保持40%左右的快速增长,累计落户企业900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490家,具有总部功能企业223家(其中经市级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7家、民营企业总部5家、内资总部7家、贸易型总部2家、上市公司3家),初步形成外资、国资、民营企业尤其是长三角企业总部扎堆落户的良好态势,总部经济能级得到不断提升。 

今年将加快总部经济集聚,聚焦贸易新平台、造车新势力、数字新经济、消费新品牌、低碳新能源、硬核新科技等产业领域,开展定向招商。同时,加强与前湾联动招商,吸引企业。 

依托服务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优势,搭建进口商品展示交易、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国际人才港等多领域平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作为承接和放大进博会效应的常年展示交易平台,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展销平台——虹桥品汇,已汇集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个品牌、7万多款商品,其中进博会相关商品占比70%,成功打通“展转保、保转销”通路,推出虹桥国际咖啡港、虹桥国际酒窖等专业品类集散平台;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实体化运营运作承载区,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虹桥园已于2022年2月25日开园,累计落地CDP集团、万宝盛华、上海外服等125家行业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陆续吸引29家律师事务所、5家法律科技公司和1家公证机构入驻,成功签约长三角仲裁一体化联盟等机构,已落地同城分所政策;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企业服务中心已于2022年2月14日正式启用,开设海外人才服务“单一窗口”“虹管家”服务等特色窗口,实现企业异地注册等50个高频事项长三角通办,商事登记、人力资源等400多项政务服务无差别咨询受理。着力建设面向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辐射长三角的一站式政务服务“加油站”,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下一步,闵行将围绕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核中核”、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和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加快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承载区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

 









来源: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免费
咨询

免费咨询

021-32518078

早9:00-晚21:00

返回顶部